柳武革
柳武革,研究員,1992年9月-1996年7月在蘭州大學生物系生態與環境生物學專業學習,獲學士學位,1996年9月-1999年7月在浙江大學農學系作物遺傳育種專業學習,獲碩士學位。畢業后到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參加工作?,F為雜交水稻研究開發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雜交水稻分子育種、轉基因水稻安全評價技術研究、水稻重要性狀基因(QTL)的發掘與定位等相關的研究工作。近年來主持或第二主持國家或省級科研項目5項,其中2008-2010年主持轉基因重大專項子課題“轉基因水稻花粉漂流對普通野生稻影響的安全評價技術”,2011-2012年主持轉基因重大專項子課題“基因漂移風險評估模型及相應數據庫”,2013-2015年主持轉基因重大專項子課題“基因漂移風險評估模型及相應數據庫構建”。作為研究團隊的核心骨干成員先后承擔國家863計劃、973計劃、轉基因重大專項、跨越計劃、廣東省聯合基金、國家重點基金和廣東省重大科技專項以及農業科技攻關等研究課題近20余項。
通過常規育種技術與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種技術相結合,先后育成適合華南地區安全制種應用的低溫敏核不育系RGD7S、GD-5S、GD-6S和優質三系不育系泰豐A、吉豐A、安豐A、榮豐A、五豐A等通過省級技術鑒定,這些不育系的育成,為華南稻區乃至全國雜交稻的持續發展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通過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聚合了抗稻瘟病、抗白葉枯病基因、抗稻癭蚊基因、香味基因等不同基因組合恢復系廣恢618、廣恢562、廣恢466、廣恢633等。培育出優質高產抗病雜交稻新組合安豐優華占、聚兩優751、聚兩優747、聚兩優750、吉豐優3550、安豐優5618、博優618、五優618、金稻優618、吉優華占、榮優736、安豐優3301、吉豐優3301、五豐優3301、五優308等15個新組合通過國家或省級品種審定。所育成的雜交稻和不育系在生產上累計推廣應用面積3000多萬畝,增產稻谷近12億公斤,產生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先后獲得國家、省級和農科院各級科技成果獎勵4項,獲得發明專利授權2項;申報植物新品種保護權11項,授權8項。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Transgenic Research》、《Rice Science》、《Euphytica》、《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PLOS ONE》、《作物學報》、《中國水稻科學》、《雜交水稻》、《分子植物育種》《廣東農業科學》等國內外核心學術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53多篇。